2021年9月29日 星期三

孩子妈妈最后的朋友圈令人心碎,别让网暴谴责掩盖真实问题

时间:2023-06-04 00:06:59来源 : 腾讯新闻

孩子妈妈最后的朋友圈令人心碎,别让网暴谴责掩盖真实问题

文/王新喜

被撞孩子妈妈最后一条朋友圈曝光,留言让人心碎。

朋友圈背景照片是孩子爸爸抱着儿子,儿子与父亲笑的很灿烂,这是一个美满幸福家庭的画面。下面的留言是“孩子你是不是很孤单?妈妈想去陪陪你。”这句话其实可以听到一个妈妈心碎的声音与轻生的念头,如果家属及时发现她的朋友圈这条文字,并及时安抚,可能会避免悲剧的发生。


(资料图片)

从被撞小学生妈妈坠楼前最后一条朋友圈来看,她在那个时候可能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了。

压垮她的稻草是什么呢?

很多人知道,六一儿童节刚过,看到别的孩子快乐的过儿童节,失去孩子的妈妈肯定会触景生情,原本是幸福的一家,现在却支离破碎,心里无法接受这个现实,过不去这道坎。据知情人介绍,妈妈的母亲就是害怕女儿有什么想不开,才来到家里陪着她。

又或许是从事发到她结束生命中间,与涉事单位校方经历过一段不愉快的沟通协商,相关部门怎样处理等一系列过程与结果,对其影响很大,虽然在报道的镜头中,她保持了理性与坚强,但内心早已崩溃,根据当时的报道,学校已经与家属达成了90万元的赔偿协议,家属接受了赔偿并表示孩子将在下周火化。

如果回过头来看,在多天的维权中,接受采访中,她努力克制悲痛、尽可能回忆当时的细节,但在孩子的头七,看到孩子的遗体被火化,可能精神刺激很大,尤其是此前家属有说到:“孩子平时手破了都会哭,现在孩子被撞得脸上血肉模糊,该有多疼啊!”孩子母亲想到孩子被撞身亡时的惨状,看到火化后的情景,可能终于无法接受这个事实,接受不了这个打击。

因此,这个妈妈可能在后来的几天,沉浸在悲伤中出不来,觉得孩子走得太可怜,太孤单,就产生了去陪孩子的念头。

而有没有可能是网暴让这个妈妈心理受不了而选择了轻生的念头,可能会有,但这个可能性或许并不大。孩子妈妈的心思在这个时候可能不会去理会那些网络喷子,也不会去刻意关注网络评论,而从朋友圈最后一条留言来看,她更多是在沉浸在对孩子的过度思念与悲痛情绪中出不来。

因此,当前网络舆论现在某种程度有些走偏了,网暴者有责任,但其实,在这个过程中,相关部门和人员责任更大,如果学校早早实现人车分流,不会发生这种事情,如果刘某没有对孩子进行二次碾压,或许孩子只是轻伤,并不会伤重身亡。如果没有二次碾压,孩子没有生命危险,孩子妈妈无论如何都不会走到轻生这一步,如果没有被一个周姓的人谴责说她在学校闹事,她的情绪也会好一点,如果校方和相关部门还有肇事者但凡能在前期尽量满足家长的诉求,做好抚慰工作,及时公开道歉,可能母亲的悲痛与心结也会少一些。

现在铺天盖地的说是网暴问题,全部帽子都扣在了网暴者头上。一个问题是,短短几天,小孩妈妈沉浸在失去孩子的巨大悲痛之中,真有心思去拿手机翻看网络评论吗?

对于冷血、无情、满怀恶意的网暴者,无论如何谴责都不为过,但是我想这可能并不是主要原因。

在互联网上,很多人都发表过激言论,比如说,调侃蔡徐坤、马保国的人也不少,各种视频恶搞广泛存在,是不是都可以列为网暴?而想要实名制评论,也很难做到,可能也会牵扯到言论自由的范畴。

当然,言论自由,是建立在合理、合法的基础上,而非恶意诽谤、辱骂与侮辱,正如有人愤怒的说到,言论自由是给人的,不是给牲口的。

但从互联网高度发展的实际情况来看,各大平台也很难杜绝这种网暴的发生,随意评论他人,第三者凝视,在互联网高度发达的情况下,只会越来越多,不会越来越少。而且很多言论,很难说清楚,他是在调侃还是在网暴。因此,面对网暴,普通人需要练就强大的内心,屏蔽它,别把它当一回事。

尤其是寻求和追究网暴者的过程中又会产生新的无法控制的网络暴力,比如如今网友在评论区网暴一个叫菲儿的网暴者。这让同名的网友受到牵连,目前已有叫菲儿的发布视频澄清自己并非网友所说的菲儿。因此,如果让情绪继续蔓延下去,业内也担心其他无辜的人被牵连进去,如果按照防止网络暴力的标准来限制发言,互联网很多评论都出不来。

别让网暴谴责掩盖真实问题

如果要追究网暴者的责任,那些粉丝几百万的自媒体博主是否可以追究他们的连带责任,那些大的媒体与自媒体在发布当事人的视频时,是否有打马赛克呢?是否故意引导舆论往颜值穿搭方面?平台是否及时对不良言论进行隐藏,是否保护当事人账号?而不是特意标注。

当然,如今网暴的事情闹这么大,只能对那些喷子说,对待特殊群体尤其是受害者群体一定要保持足够的尊重与同理心,尊重生命,上网发言要有敬畏之心。在网暴者人人喊打的当下,你对别人的网暴,一旦引发公愤,可能就会被网友大军网暴,从目前的事情来看,很多网友已经在评论区集体人肉某些网暴的节奏带领者,可以说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但是作为平台,也还是要有更加严厉的账号追踪机制来尽量避免网暴情况波及平台公信力,娱乐化的平台不代表要娱乐至死,不去消费别人苦难,这是做人的起码良知与底线,也是一种独立思考。

当然,我们更不能让网暴的谴责掩盖了事件的真实矛盾与实际问题的解决。有记者坦言自己曾经去支援国内某露天煤矿塌方事件,因某些原因,这次事故在公开渠道被禁止讨论,但他接触了大量遇难者家属,发现有一部分在和公家、矿场谈判时因为某些诉求难以达到,被扣上了“胡搅蛮缠”、无理取闹的帽子,最后在异地维权时一轮轮谈判的软磨硬泡下终于松口接受。

那么放到孩子母亲身上,在前期与校方谈判的时候,也是遭遇了类似的情况,某些诉求难以达到,前期也是迟迟不肯道歉,也有说到一个叫周俊的人谴责说她们在这里闹事,对学校造成了不好的影响。

这些诉求的不顺肯定也在前期对孩子母亲造成了一些心结,因此,如果把所有的舆论焦点都放到网暴者身上,而忽略了孩子母亲在现实中遭遇了什么,避开了校方的责任与处理中的过失,其实是一种失焦了,对于其中的责任相关方说,他们其实也是希望网络舆论转移到与碾压案子本身没有关系的网暴者身上,让网暴者承担起所有的责任。

当然,这对网暴者无疑也是个教训,在悲剧面前,你如果用你的冷血、恶意、语言暴力来对待受害者,可能,你可能就要承担起事件的全部焦点与谴责甚至帮助责任人去承担责任。这么大的责任,你们承担的起吗?

所以说,目前网暴者引发众怒背后,其实也给很多网友上了一课,普通人在发布一个评论时,最好想一下背后可能会有什么代价。

而对于这件事情本身,这不是一起普通的交通事故,而是校园安全责任事故。索要赔偿也好,追究刑责也好,家长怎么做都不过分。在此之前孩子母亲曾经面对镜头公开说过她现实里受到一个自称周俊的警务人员言语暴力,这种现实里的言语暴力性质比网暴要恶劣的多

其实我们更应该关注在这类公共安全事故发生时,如何更有温度与有效率且能公开、合理的解决受害者的实际诉求,解决事情的真实问题与主要矛盾,网暴是对受害者伤口撒盐的一方面原因,但不是事件本身的主要矛盾,也别让未来类似事故发生,让网暴转移舆论核心焦点,别让对网暴的谴责掩盖了事件本身的真实矛盾与真实问题以及实际解决诉求的路径,这可能也是人们需要关注并且令人担忧的地方。

作者:王新喜 TMT资深评论人 本文未经许可谢绝转载

关键词:

(责任编辑:黄俊飞)

推荐内容

Back to Top